这种收入格局的恶化主要来源于中国初次分配制度没有变革,劳资关系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国有企业的市场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不断得到加强,政府在分权竞争下并没有让利于民,其财政实力反而有所攀升。
第二个背景是中国自身的改革需求。因此自贸区内投资会大部分实行备案制,取消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等诸多限制。
因此还是得采用最小公约数原理,找到交集并推进自身的转型发展,同时借此规则消解掉大部分既得利益和利益集团,最终建立国际通行的规则以尽量避免更多不合理的利益固化和路径依赖。目前上海最大的优势是有全国最全的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和要素市场,因此上海一定会成为人民币回流最大的目的地和集散地。本文作者邵宇是金融学博士,牛津大学John SWIRE学者,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兼职教授。自贸区不会做成集装箱的堆场,并探索同大长三角周边地区的错位竞争和协同合作。离岸贸易的最核心是解决跨国公司的资金管制问题,自贸区内企业允许搞一个国际资金池和国内资金池,当中设计有互联互通的管道。
此外,投资也是双向的,鼓励中国资本从自贸区向海外直接投资。作为七大改革顶层设计,至上而下拉动新三驾马车的核心抓手,以及自下而上的全面积极试验和回应,上海的自贸区试验意义比肩甚至超越第一轮以开放促改革时建立的深圳经济特区。作为典型的权威式追赶型的后发经济体,几个突出的特点是:1)货币大幅升值和出口陷入困境。
最高峰时,占人口总数1%的富人拥有国家财富的87%,而在另一个极端,占人口总数的八分之一却生活在极度的贫困中。这招致了美国的嫉恨,通过《广场协议》强迫日元三年内升值50%以上,日本出口一度被重创。但这并不是说,同时期中国自身的历史进展就被抹去了。笔者曾经把中国的增长秘笈简单归结为摸石头、山寨机和锦标赛。
据分析京津冀地区雾霾的成分跟1952-53年,造成12000人死亡的伦敦大雾是一样的,连污染都山寨版啊,网上的评论是中国总体落后西方只怕超过60年。以上这些时间段及其典型特征,代表了全球市场经济整个进化的阶段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
再加上他们不合时宜地过早的放松了资本账户管制,特别是大胆地开放了短期跨境资本流动,这使得大量投机资本进入原本脆弱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领域,形成了地产、股票泡沫。一个是拉美版,即中等收入陷阱版本。黑格尔关于中国没有时间的判断可能必须修正,中国不但有而且可能还会加速时间。股票总价值从1985年底的224.2万亿日元到1989年底变成了890万亿日元,增加了4.7倍。
货币大幅贬值从根本上恶化了经济体的货币环境,导致这些经济体通货膨胀高启,经济政治都陷入动荡。当时美国经济大发展,物质大繁荣,城市化工业化如火如荼。别忘记了,从西欧开始市场经济及其上层建筑的进化已经历经3-4百年,这个过程中,它也经历过众多的危机,特别是大低谷(1929-1933)和两次世界级的人类大战。进入 邵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发展阶段 。
这是一个脱胎于较低生产力水平、僵硬计划管理体制的史前经济体,快速形成市场和资本的现代化过程,它压缩了超过200年的悲欢离合和生生灭灭,是一个从残酷野蛮、积累加速准备起飞的前现代,到狂飙突进、推崇生存价值和经济效率最大化的现代化阶段,再到强调多元生活价值、主观幸福,不再唯经济增长至高无上的后现代的完整演化过程。最后一个是2008次贷危机版,这主要是说当下中国地方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影子银行和房价泡沫方面与美国次贷危机(个人资产负债表、影子银行体系)和欧洲债务危机(国家资产负债表)之间的相似性。
当下,这种扭曲的、仅仅为利益生产的方式正在取得各种领域和全球各个区域中的主导地位。向东看向西看,上下求索,屡败屡战,不断寻底、反弹、折腾,又再次探底、筑底、螺旋上升。
中国太快,这是所有问题的根源。100年后的今天,阿根廷依旧未能跨出这一陷阱。其实更客观的,也是更自信的角度来看,没有彼岸,大家都在艰难探索道路,有一些共同的问题,有一些类似的原则,也有一些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解决方案和制度安排。但其后遗症也特别明显,突出的是三点:1)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遗憾的是,经济学者的全部研究素材也只有这些数量有限的,但可能会押韵的历史样本了。其实当下做关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科学研究时,常见的困惑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置身何处。
坦率的说,笔者并不同意所谓整个的现代化过程都是由自由市场经济带动一系列上层建筑(包括人的思想和信仰)的对应变革的简单决定论,而认同波兰尼的镶嵌理论,即为利润进行生产的市场经济应该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一个有机部分,而不是所谓的主宰(按照新教伦理)——给市场以人的价值,而不应该是给人以市场价值,那可能只是本末倒置。在危机影响最深的1998年,整个东南亚的实际GDP收缩了7.4%,受伤最深的印尼甚至倒退到了1995年的产出水平。
望着无限的未来有待展开,基于有限的人类社会进化史(尤其短短的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最好谁都别轻率地宣称历史已经终结,或者已经掌握了宇宙的终极真理。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随后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不幸地经历了经济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十大社会乱象。
当时,英国为了获得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和劳动力,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从15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发动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确切的说,1800的英国、1920的美国、1990的日本、1997的东南亚,还附送一个拉美版和次贷危机版。
随后泡沫破灭,同最高峰相比,房地产价格下降70%以上。不过,对于中国现在所处阶段的判断,最终导出的结果倒也简单,无非两种情形:乐观VS悲观。其主要特征是商业腐败政治,最常见的腐败形式就是权钱交易。其实这也不过是一种幻觉,或者说是基于有限历史样本的经验主义结论。
当然,就目前已经呈现的历史来看,这种制度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而同时,圈地所得的几乎全部土地升值收益都归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大地主。
这一方面,说明在客观上,我们处身时代的复杂性(当然事前看来,每个时期的当代人也都是这样觉得的),而另一方面,则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的自身独特视角的主观性以及价值观的差异。所有其他的尝试要么不成功,要么被原教旨主义者指责为叛经离道。
此外,还有一些升级或者补丁的小版本,我们罗列一下,不再展开。1920的美国——即镀金时代版
为了应对出口困境,日本启动包括列岛改造计划在内的大规模财政刺激,并不断加大货币供应,到1991年泡沫爆炸前,其M2对GDP比重达到190%。这次危机的影响是长远的,除了经济规模较小的越南和菲律宾外,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在这次危机后的10年中,经济增长从未超过危机前10年的平均水平……克鲁格曼因预言了的东亚奇迹(模式)的神话破灭而一举成名。向东看向西看,上下求索,屡败屡战,不断寻底、反弹、折腾,又再次探底、筑底、螺旋上升。危机期间,大量资本从金融领域和实业领域撤出东南亚,导致了严重的产业萎缩。
随后泡沫破灭,同最高峰相比,房地产价格下降70%以上。中国太快是所有问题的根源但其实真正的问题首先是,为什么会同时出现这些症候群。
对此,马克思愤怒的写下了资本来到世间都带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高估的货币导致外贸竞争力的下降,被后来的中国制造超越。
九十年代初的几年中,在这些东南亚国家国际竞争力已经明显下降、在本币明显被高估的情形下,许多国家仍坚守固定汇率制度。看完这些,估计读者的正能量也所剩无几了,最悲观的甚至可以说,几乎上述这些毛病和风险,中国多多少少都有,那怎么弄啊?怎么解啊?以上同时也是市面上流行的中国崩溃论的全部菜单选项了,可以小结一下——高杠杆高负债、高信贷投放、高货币增速、高投资增速和占比、高房价、高物价、高汇率、高基尼系数、高腐败、高污染、高环境风险、高资源压力、高心理压力和精神空虚。
顶: 279踩: 52
评论专区